首页
网络视听发展现状及建议意见
2024-12-24 17:46:08
来源:
自制
阅读数:
7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提醒您: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推动网络视听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甘孜州精心策划、用心筹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文物古迹、手工技艺、特色美食等,重点聚焦紧扣甘孜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热点民生社会议题,尤其是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正能量主旋律主题的作品节目,拍摄出一批既具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更展现甘孜现代化建设万千气象的优秀网络原创视听作品。

    (一)弘扬主题旋律,激发奋进能量,展现甘孜风采2019以来,全州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强劲的总要求下,引导网络视听作品创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以不同艺术风格进行多样化表达,创作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讲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甘孜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故事。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奖补资金。出台了《甘孜州重点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落实年度预算资金400万元,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时代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积极作用的优秀文艺作品,集中财力予以重点扶持。二是策划爆款精品,传播甘孜声音。《丁真的世界》《海拔4000米的足球队》《湿地守望者3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丹巴嘉绒刺绣》《跟着丁真探乡村第一季黑帐篷》《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四川甘孜》等61部作品获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举办的神秘蜀韵百部川扬“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省级优秀作品奖。《探秘丝路甘孜·解码川西秘境系列片》《木雅藏戏》《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获得2022、2023、2024“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纪录片二等奖、三等奖,获得奖补资金60万元。《湿地守望者《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四川甘孜》丹巴嘉绒刺绣》分别获得2024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奖补资金4万元。5个机构获国家表彰,15个机构获省级表彰,累计获得奖励资金64万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近年来,甘孜网络视听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地域广、海拔高、基础差、底子薄、财力弱、起步晚等因素制约甘孜州与它兄弟市差距仍然较大一是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创新不足。网络视听作品虽然数量不少,精品视频不断涌现,但整体质量不高,创作内容存在缺乏新颖性,同质化严重,有“高原”缺“高峰”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网络视听采编播人员待遇低,人员队伍不稳定,多数使用非专业人员的实际难以满足当前网络视听发展特别是微短剧制作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采、编、播、翻译、策划、编导人才严重匮乏部分网络视听团队核心编导擅于制作,但理论修养相对不足;理论人才以案头工作为主,缺乏内容创作实践经验;优秀青年人才擅于提出新思路、新想法,但对价值观念传播的重大意义体会不深。是缺乏保障和激励机制。网络视听行业是一项高强度的劳动事业,宣传工作者必须是随喊随到,加班加点多、任务重,遇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如抢险救灾人员一样冲锋在前,工资待遇极低,身处高区工作的网络视听工作者,完全是凭着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涉藏地区的一种奉献精神坚守着岗位,而很多来自内地的人员因为自然环境等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或辞职离岗,人员流失现象较为突出。而本地人员又由于行业设置的门槛太高,进不来。在能力提升方面,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各地人员少,工作任务量大,大多数人员疲于应付工作,缺乏参与培训,缺乏能力提升,导致工作效率质量不高。

(三)发展网络视听的建议。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提升监管效能。明确各层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责权一致的监管工作责任机制,确保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市、县党委宣传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融媒体中心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价值引领。按照《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播电视主题文艺精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一步加大对甘孜州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广播电视文艺精品项目申报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围绕“中国梦”主题组织拍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录甘孜经济社会发展、甘孜人不懈奋斗历程,激发全社会共同追梦筑梦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形成网络视听作品“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核心手段。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将以“播出”为主功能的传统线性工作流程,调整为以“创作”为主功能的新型复合工作流程,在兼顾“播出”职能的基础上,将“内容创作”作为工作重点。三是激活内生支力,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支撑。传统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在多年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经验丰富的内容制作人才,为行业和平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整体并未掌握内容原创能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激发全民关注的价值观念表达为核心,重构网络视听创作方向和路径。从基层骨干跨领域轮岗和盘活“存量”人才两个方向激活内生发展力,优先使用和培养具备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兼具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熟练掌握主流声量文艺表达技巧的复合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