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城乡 文旅融合发展
2024-10-25 17:51:20
来源:
自制
阅读数:
16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提醒您: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近年来,广大民族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以建设魅力县城、特色乡镇、精品村寨为抓手,建成了以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连片示范带,催生了以康定赞巴明境、博康噶布、离垢、听涧、RGB、野沐、载画里、泸定归山牧云、乡城皈院等为代表的高端民宿集群其发展模式在国内国际城乡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通过调研发现,从民族地区城乡文旅融合的短板弱项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阻力:

城乡文旅协同发展整体性规划统筹不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文旅产品普遍同质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城乡文旅协同发展进程。

建议:第一,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探索拓展功能模式。一是探索建立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模式。把支持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小城镇、特色小镇推动模式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通过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整合集聚,从而实现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二是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模式。推动农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变革,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生产要素,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形态和模式,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探索建立共享农(牧)庄发展模式。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生态保护底线不逾越的前提下,探行旅游用地特殊流转方式,允许通过确权登记、以租代征等方式将农村闲置住房和地块转化为旅游接待设施用房(地),推动形成“一房一院一地”的发展格局。四是探索建立城乡要素对接模式。充分利用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优劣势,推动城乡要素对接,实现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对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二,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以县(市)为规划单元编制城乡协同发展整体规划,找准切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定级标准,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饮水、消防、社会公共治安、道路交通、景区游览设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和规范化管理。

第三,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配套完善服务体系。按照“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高度融合发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等级标准,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交通导引导航导识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便捷化和便利化;强化乡村旅游景区(点)消防、卫生、安保、治安等安全管理,改善供电、供水、通讯、医疗、金融、邮政、停车、厕所、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条件,配套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

第四,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丰富完善产品体系。支持农村、农牧民盘活农房农具、农田农地、草场畜圈等各类资源,依托高山、森林、湖泊、温泉、峡谷、草场、果园、菜园等特色资源,活化古街区、古乡镇、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址遗产。挖掘弦子、锅庄、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创意创新,发挥叠加效应,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类”“农趣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农家生活类”“科普教育类”“游学体验类”“休闲度假类”“户外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生态环保类”“民间工艺类”“游牧农事体验类”“森林康养类”“避暑纳凉类”“歌舞演艺类”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乡村旅游商品,健全生产、销售网络体系,促进乡村旅游消费。策划举办系列乡风民俗、农事节会活动,实现“以节促游、以节富民”。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第五,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改革完善保护体系。坚持“先保护后发展”、“先规范后准入”、“先地下后地面”,科学开发利用现有乡村资源,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造成破坏。加强乡村环境承载力监测,重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强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建筑、民宅、古树名木等的保护,加强乡土文化、原始风貌、民间艺术、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第六,统筹城乡文旅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人才体系。整合本地旅游、教育、人事等培训资源,围绕“以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目标,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导游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