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藏历新年及元宵节期间,甘孜州聚焦非遗文化活化利用与文旅消费升级,通过场景营造、产品创新、传播赋能、机制保障"四维发力",实现接待游客171.18万人次、旅游收入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7%和25.71%,绘就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共生共赢新图景。
(一)三维场景打造文化新体验。以"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在康定情歌城、丹巴藏寨等12个重点景区打造沉浸式非遗展演场景,推出藏戏巡游、唐卡灯光秀、格萨尔说唱快闪等特色活动。创新"非遗+科技"体验场景,运用AR技术复原茶马古道历史风貌,推出"指尖非遗"数字互动展示,春节、藏历新年及元宵节期间期间吸引23万游客参与体验。
(二)四维产品构建供给新体系。构建"非遗研学+文创消费+主题住宿+节庆美食"产品矩阵,推出5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开放8个省级非遗工坊体验基地。研发"甘孜民族民间手工艺"系列文创产品126款,打造藏式药泥面具DIY、黑陶制作等28项非遗研学课程。联动146家民宿推出"非遗主题客房",开发藏历年夜饭、非遗下午茶等特色餐饮,带动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38%。
(三)双线传播激活流量新势能。线上搭建"云端非遗年"传播矩阵,开展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56场。各县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康定市、泸定县、色达县、乡城县等地共举办民俗活动117场,活动规模大、人数多、节目长,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其中,巴塘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创新"非遗盲盒"打卡模式,通过全州各县网红打卡点串联形成传播链,围绕首个“非遗版”春节,拍摄主题短视频48个,全网点播量15.18万。
(四)长效机制筑牢发展新根基。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营+传承人参与"协同机制,出台《甘孜州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及实施细则,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文旅节会、博物馆建设等奖补资金,激发发展新动能。构建"传习所+合作社+景区"三级载体网络,成功申报“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4个,年内计划培养"非遗+旅游"复合型人才60余名。
当前,甘孜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非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