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孜州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惠民生
2024-04-12 16:54:01
来源: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阅读数:
19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提醒您: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为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我州不断充实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丰富了全州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州共建成19个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3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60个贫困村文化室,共有专业文艺演出队1支(州歌舞团)、县“格桑花开”业余演出队和藏戏团25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演出队全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建设,全州已建成1个州级、18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55个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2189套村级广播室,9座短波实验台、10座中波台、24个县乡调频广播发射台和电视无线发射台、19个有线电视台站,发放直播卫星接收设备23.71万套、太阳能便携式直播卫星接收设备2.28万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57%98.49%,基本解决了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

注重特色,持续办好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深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各县(市)开展了一系列以“乡村振兴”、“文化进万家”、“经典阅读”等为主题的各类惠民活动。组织全州各级文艺工作者们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各类惠民活动,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送上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每年全州完成“格桑花开”送文艺到基层活动2500余场,惠及群众70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开展浙江对口帮扶文化演出。我州组织州部分县(市)赴浙江省相关市、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3场次,线上线下惠及当地群众52余万人次;杭州市组织文艺工作者赴我州开展人才交流40人次,开展文艺演出3场,惠及我州群众3000余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文艺交流活动。2023年我州积极组织文化演出队伍开展文艺交流活动,主要参加了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天籁之音·石海之约”、第五届西部民歌展演、四川省第八届广场舞比赛、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群星奖及文华奖决赛等相关赛事活动。青海黄南州藏戏团赴我州开展交流演出12场次。歌曲《阿依嫫嫫》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长征长征》获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文华奖剧目奖,《书吧卓玛》等4个作品获四川省第三届艺术节群星奖,舞蹈《放牧人》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四是积极举办民俗节庆活动。为进一步丰富我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拓宽旅游市场,丰富旅游目的地文化活动,我州长期举办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理塘“八一赛马会”、炉霍“望果节民俗活动”、道孚“安巴节”、新龙“红十三节”、甘孜县“珠姆迎秋节”等7个民俗活动。重点节庆活动有康定“情歌音乐节”、乡城县“香巴拉农民艺术节”、九龙县“伍须海游海节”、丹巴县“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甘孜州“山地旅游节”等5个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这些节庆活动丰富了我州文化市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我州优秀民族文化,受到了群众和旅客的一致好评。五是持续开展广电惠民活动。连续5年在全州开展“广电惠民服务月”活动,今年共发放广电5G关爱卡130张、发放广电惠民大礼包或礼品2600个。同时,百名广电志愿者将开展两个月上门服务,重点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加实惠、便捷、优质的服务。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完成了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南北通道、红军飞夺泸定桥体验道路项目、甘孜县长征历史步道展示展览项目、炉霍长征步游道虾拉沱镇瓦达村—新都镇上街村、新都镇查尔瓦村—雅德乡昌龙村基础工程,启动实施了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住地旧址、朱德同志长征途经泸定旧址修缮保护工程,全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效明显,为保护我州长征文化夯实了基础。完成乡城夯土碉楼保护修缮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朱德同志长征途经泸定居住旧址修缮及保护利用等6个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共计1800余万元资金申报。积极推动各类文物资源调查,全州红色标语类文物资源调查有序推进,资源调查成果分别为单体信息386条,基础信息333处。完成丹巴古碉群、青藏高原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石渠嘛尼石刻群、茶马古道甘孜段、唐蕃古道甘孜段共5个文物单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

甘孜州是文化大州、体现多元文化相融的民族自治州,我州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开办传习所、保护传承人等方式大力传承我州优秀民族文化。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人类级项目4项(德格印经院、藏族药浴疗法、藏戏、格萨尔)、国家级项目25项、省级项目140项、州级项目5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10人、省级98人、州级668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传统美术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省级康巴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藏族手工艺生产性保护基地、黑陶烧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个(德格藏医药保护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8个(白玉河坡、康定南派藏医药、麦宿片区手工艺、巴塘弦子、阿西土陶、炉霍郎卡杰、格萨尔唐卡体验基地、丹巴藏族牛羊毛编织)。目前,甘孜州人类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已位列四川省第一。我们注重非遗进校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积极聘请州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艺人老师进课堂对我州石刻、牛毛绒编制、唐卡、书法、刺绣、藏戏、锅庄、成人仪式、雕刻等特色项目进行技艺传授不定期举办非遗传习班知识竞赛,在各校举办学生的非遗成果展让我州优秀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